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零三章 夜间偷袭(2 / 2)

张知木选的这个建水车的地点,外人看来是不合适,这里的岸边里河面太高了,有三十多米,这样水车的的半径就要超过15米。水流小时能提上来的水就会很少,甚至提不动水。不过张知木设计时尽量加大水轮迎水的面积,这样可以加大水的冲击力。实在不行,也可以用牛拉着水车转动。不过张知木在这最高处,修建了一个小水库,春秋两汛时提的水可以先蓄着,到灌溉时再用。而且这边的灌溉渠道主干都用暗渠,这样也可以,极大地减少水的蒸发量。窑岗以北是一片小山丘,过了这片山丘离窑岗大概三十里是一个湖,这是小凌河的上游即是这个湖。这里的水量还是充足的,足够附近的农业用水。等以后发展农业时,只要充分利用这个湖里的水就行了。

接着窑岗人就开始了青贮秸秆儿的工作和农田水利建设。

阎兴这次是带着李魁一起过来的。

张知木直接就把二人请进指挥大厅。阎兴和李魁都对这大厅里的沙盘非常感兴趣,俩人在沙盘上看了好一会才过来坐下。这次阎兴带来了更准确地信息。两天以后,这伙商队就出发。有骆驼一千五百头、马车八百辆。现在货物正在卸船,这些骆驼和马车这次只能运一半儿粮食。他们没用镖局来保镖,这几家组织的是自己的武装护卫队,一共有二百多人。其中有不少武林高手。起运的时间是根据他们定的干粮时间确定的。他们是要在起运前的一天晚上把干粮备齐。

关于设伏的地点,陈玉锋他们选定了两处,让阎兴帮着看看是否合适,因为阎兴终究是干这专业的,而且他对这一带非常熟悉。权衡之后,阎兴选了一处。大家最后问张知木是啥意见。

张知木不置可否,“我们可不可以换一个思路想一想。如果我们这样设伏的话,一定会是一场血雨腥风。”

顿了顿,张知木又说:“他们这么大的商队,不可能都去住店,一定会在外面扎营。我判断他们自持黑白两道都以买通,再加上自己的名声,一定会觉得没人敢来碰自己。所以一定会很大意。不如我们就利用这一点,采用夜袭,直接去搞定他们的卫队。这样动静最小,事儿也把握。”

欧阳鹤说:“这办法最好。为了保险起见,一旦偷袭不能得手,我们还要在下一个地点设伏。要有两手准备。”

陈玉锋说:“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一定要把他们的行动的准确时间弄准,也还要提前算定他们的宿营地点。”

李治说:“他们那个码头我已派人去盯着了。只要他们一动马上会有信回来。沿途也都派了人。这一段的消息放心。只是过窑岗,我们还要在几处派好探子。”

阎兴说:“他们的宿营地也好确定,他们一定会依托一个镇子或大一点的村子宿营。他们这么些人一起走安全是安全但也走不快。所以他们的行踪好掌握。”

“我们的钢簧马车要利用晚上的时间提前出发,先找地方藏好。他们的货物不少,得手后也够我们运一阵的。”张知木说。

“算一下就知道他们能运多少东西了。走远道的话,一头骆驼均一下算也就能驮两石货物。一辆车的话也就拉十石货物。这样加起来他们这次就是一万一千多石货物。我们去三百两钢簧马车,就可以拉九千石货物。我们还有那么些马,一次就运走了。”阎伯驹掐着指头算着。

阎兴一看窑岗的人真是人才济济,说:“我想我们这些人,干成这件事儿,不是啥大不了的。主要是我们要干的干净利落,不露马脚。”

“这么大的事儿,时间长了一定会漏,不过尽量把暴露的时间往后延。所有参加的人员,一个个都要把口封紧,告诉他们,谁漏了口风,必死无疑。”张知木话说的很平稳,可是话里带着寒气。

这张家口以范永泰的为首八大商家,垄断着张家口几乎所有最赚钱的生意。可是这范永泰的口碑却出奇的好。经商也最讲信誉。当然了对满清也最讲信誉。在松锦大战的紧要关头,清兵断粮,就是这范永泰组织粮食从蒙古草原绕过去,给清兵送过去的。当然他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和满清的极大信任。如果历史不能改变的话,他们会被清廷封为皇商。他们的地位绝对比得上前世时的中石油、中国电信等大企业。

他们听说了山西秀容一个叫窑岗的地方有一个商人,竟然带领着一群镖局的人,重新打开了一条商路。他们在一起议论着事儿时,都觉得很可笑,你一个商人竟然敢参与这血雨腥风的战争中来,这可是犯了商家的大忌。可是他们以前从没听说过这个张知木,心想这人一定是一个刚出道的还没成气候,胆子大一点的愣头青,不懂的经商之道,才干下了这莽撞之举。不过竟然他恢复了这条商路,他们也没有不利用的道理。因为他们运送的粮食很多是运给满清的,从北京这条路走的太多也太显眼。因此就从山西这边运了两万石粮食和其他货物。

对于运货的安全性他们从没担心过。因为他们不管自己的名声多大,每年都会拿出好多银子来打点绿林中人。由于这些人在外面的名声都很好,以前给他们保过镖的镖师不少都投奔他们了,这其中也有不少武林高手。所以他们就自己组织了卫队,再也不用外面的镖局了。好在从来没有人来打他们商队的主意,一直以来也是顺风顺水。

这次他们卸货的码头,实际上已经完全被他们自己掌握了。在自己的码头上,这些人更是没有一点戒心的装卸货物。其中有些卫队的武功高手们,甚至希望能有点事儿,好让他们一显身手呢。

到了要出发的日子,这几家商人派出来的掌柜的,早早就都起来了。督促着这车队驼队准备出发。由于货物前一日都已准备好了,所以吃过早饭天微微亮,车队打头就出发了,驼队跟在后面。

这些车队出发了,码头上有两伙人,都各自放飞了自己的信鸽。一伙的是阎兴的人,另一伙的是李治的人。

这个商队的行踪,不断地报到窑岗。窑岗的大队人马连同三百两钢簧马车,早已经出发了。

当这个商队快要到窑岗时,李云鹤带着一百辆钢簧马车迎面向这个商队走去。因为这段路并不宽,两个车队相遇时错车时都要十分小心,这就不能不引起对方的注意。尤其是窑岗的钢簧马车,更是让这些赶车羡慕不已。互相打招呼,时对方问,你们要到哪去啊。李云鹤说:“到凌水码头,你们能不能先让一让,我们着急啊。张总在凌水码头等着着急呢。”

对方也说:“我们也急啊,后面几百辆车、上千头骆驼,这耽误多少事儿。”

其实李云鹤在这就是要放出风,窑岗的人都奔凌水码头了。这个目的显然达到了,而且对方前面领队的一个掌柜的,还能亲自作证。

这个商队行动规律,果然不出窑岗人的所料。几天以后,他们到了一个镇子,这些掌柜的和卫队的头领等人,都住进了镇子里。只留下一些地位底下的卫队成员在四周放哨。整个商队就在野外,建了一个营地。

恰巧,这个镇子里的一个客店就有李治在野猪岭时就布下的线人,李治回窑岗时的路上就已经重新接上了线儿。等用暗号叫出了线人,一了解情况,李治心中大喜。回来对几位头头说:“他们在镇子里的住的有一百多人,有十几个是是商号的人,其他的是卫队的,一共分住两个院。”

陈玉锋说:“等后半夜我们先解决镇子里的,然后再解决镇子外面营地里的。”

“等后半夜,我那线人会出来。到时候我们就知道有没有变化了。”李治说。

等到线人送出情报,一切情况都没有变化。

张知木说:“开始行动吧。具体的都要听陈叔指挥。”

陈玉锋让李菁的人分成两部分,一队由刘云和李菁带领,另一队由陈玉锋和李威带领,每队在配给五十名身手不错的人。其他的人由阎兴带领在外面接应。因为进镇里的人太多反倒容易惊动他们,所以没派太多的人进镇子。

这些人按照线人的指示,分头直奔两个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