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零一章 制造纯碱(1 / 2)

第一百零一章 制造纯碱

第一百零一章 制造纯碱

经过几天的努力,李云鹤终于把储气罐和压缩机给弄好了。实验时把压力打到一点五MPA。钢罐儿没事儿。张知木告诉李云鹤别大意,使用时一定要低于一个MPA,这样安全。

李云鹤亲自到灰窑找武山,把连在压缩机进气口的一根儿管子伸进灰窑的出气口里,用两个人推摇压缩机的手柄,一直打到气压指针指到一MPA。一共灌了两瓶二氧化碳运回窑岗。

张知木还让李云鹤灌了两罐子空气备用。

在一个缸里融化了一缸饱和食盐水。一边化盐水张知木一边给李云鹤等人讲啥叫饱和盐水。就是在水里加盐时,盐再也不能熔化,这时的盐水就叫饱和盐水。

饱和盐水制成后,又把氨水罐子打开,再用一个插着胶皮管的木头盖盖住,将胶皮管的另一端插在饱和盐水底部,加热氨水罐儿,这时氨水就不断的从管子里冒出来。不断地搅拌盐水,等氨水不再溶解在水里,就是氨水从盐水里嘟嘟的往外冒时,停止加氨水。这时再将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胶皮管儿也通进这铵盐水里。搅拌完后,二氧化碳不在溶在水里时停止放二氧化碳。

沉淀一会儿,缸底下就析出来了白色颗粒结晶。这时将上面的液体倒出来装在另一个缸里。再将白色结晶取出来在盆里加上水洗几遍,最后过滤出水,剩下的白色结晶就是水碱。

这时,那些倒出去的液体,不能浪费。张知木先用压缩空气吹在这液体里。这是因为压缩空气释放是吸热的,这样可以给这液体降温。等温度降下去了,在液体里撒一些细盐粉后,又开始在液体通里氨水。等一会液体里开始出现白色结晶,再将这些结晶滤出来,经过洗涤干燥。张知木告诉大家这些白色的粉末就叫氯化铵。

这水碱经过煅烧就变成了纯碱。

张知木对大家说:“现在得到的这两样东西,都是宝贝。现在,这只是一个实验做法。这个实验做成了。下面就是要组织生产的事儿了。”

李云鹤的人被张知木这一系列的做法,弄得眼花缭乱,觉得这一切简直太神奇了。

可是对这一切感到更震惊的人不是李云鹤他们,而是清风子师徒二人。

这二人,经过长时间的炼丹修炼,自认为已经对这世间的万般变化了然于胸。

现在这二人听张知木讲课时已经越来越觉得吃力了,好在还能跟得上。自认为是个高人的他,在这里当个学生还如此费劲,这让清风子心里很是不舒服。当年能听到师傅们露一点东西给自己,那就觉得不得了了,可是在这却有学也学不完的东西。让他怎么也不能理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这清风子又一想,等我听完张知木的课程,我再给他讲一讲炼丹方面的东西。也就算扯平了,这样心里才算平衡一点。可是当他们看着张知木变魔术一样,一样又一样变出了种种新奇的东西,清风子知道可能没机会为自己找回心理平衡了。这师徒二人觉得震惊之余,已经确认自己寻找的异人原来真的就是张知木。

这时看热闹的卢炳义可是没觉得这是个热闹,他问张知木,这两样东西,现在能做啥?

张知木告诉他,那氯化铵最次是一种最好的化肥,就是要比粪肥有效得多的肥料。

这碱的作用吗。可以马上就试验一下。张知木拿着间来到了厨房,拿起了一个碗,然后抹上猪油。再用水洗,可是由于猪油粘在碗上怎么也洗洗不净。旁边的妇女们七嘴八舌的说,这就得用开水才能洗得净。张知木说:“不用,就用这碱水洗就能洗净。”张知木在碗上撒了一点减粉,然后涂在碗上,再用水洗,碗上光光的,一下子就洗干净了。这些厨房里的妇女们一看,也拿点儿碱来洗碗筷,果然洗的十分干净。张知木说:“在一个大锅里放一点碱就可以洗很多沾油的东西。另外还可以用这东西蒸馒头。今天你们发一点面,面发好了,我来蒸馒头。到时候你们看一看,用这东西蒸出来的满头是啥样。”

张知木和卢炳义、李云鹤商量一下,准备成立一个专门的班子来生产这化工产品。张知木告诉他们:“这个化工厂子建成了就是一个造金子的工厂。有时间我把这化学变化的原理,开一门课程给大家讲一讲。”

李云鹤暂时安排了十个人成立一个小组,先按照张知木教的办法,先实验性的慢慢生产这碱和氯化铵。摸索点经验后,在想法搞生产。李云鹤还给他们倒出一个厂房,让他们专门搞化工。

张知木告诉他们化工产品绝对不许乱丢乱放。等氨水坛子里不出氨气了,坛子里的水别乱到,要把这水倒进浇地的水流里,因为坛子里剩余的氨水进到地里是很好的氮肥。

清风子问张知木:“张施主,你啥时候能讲这些化学的东西?”

张知木知道,清风子被这化学的东西迷住了,就说:“等我把这数学的东西,讲的差不多的吧。就是现在我讲这些,你还要学数学,也顾不上吧?”

清风子点点头说:“也是,我就先把数学学好吧。可是又要多打扰几日了。”

“清风子师徒师傅,我们窑岗可没人把你们二位当成外人。你们也就别见外了。”张知木笑着说:“等我讲完,我还要向你请教有关外丹方面的知识呢。”

晚上蒸馒头时,张知木来到厨房,厨房里的女人们和大师傅都来看张知木是如何蒸馒头的。

张知木让厨房里的人把大锅里的水烧开,放上盖帘儿和屉布。

这些女人们已经把面发起来了,面闻着有些酸味儿。张知木就用水化了一点碱,然后一点一点揉在面里,一边揉一边闻,直到面里没有酸味儿。看着锅里的水已经大开,张知木就把面在案板上揉成条,再用刀切成一个一个面团,然后一个个放到锅里的盖帘上。摆满后盖上锅盖。张知木告诉大家几个要点。就是碱不能放得太多,而且一定要揉的均匀。碱放多了面蒸熟了就会发黄,揉不均匀就会影响发馒头,而且会有黄疙瘩。而且必须等水大开时才能放馒头,否则蒸出来的馒头底下会有一块硬面蒸不开。

等蒸好馒头的大锅的盖一打开,大家就都围上来看。只见锅里的馒头一个个蒸的大大的,有的都蒸开花了。张知木说开花了就是碱放得多了。等蒸汽稍散一下,这些人就忍不住伸手抓出馒头往嘴里送。由于现在的面粉是用石磨磨的,虽然颜色没有前世的面白,而且是全面,但没有任何添加剂,经过长时间发酵糖分很高,吃起来格外甜。再加上用碱一发格外的松软,大家都吃的赞不绝口。

从此以后,窑岗的人就开始吃这碱发的馒头了。每当有客人来到窑岗,一定会指名要吃窑岗的大馒头。

这几天,张知木的数学课程讲了一元一次方程到一元二次方程。讲到这里时卢炳义及他们弟子们听得还是算容易些,因为《九章算术>里已经就有这部分内容,只不过张知木用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作变量写的表达式,让人看起来更清楚明了一些。接着张知木又给大家讲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函数。这三样张知木是每一天晚上就讲一样。好在是隔一天上一次课,张知木是想尽快的讲完,然后让大家慢慢的在消化。

等三角函数讲完,那些勾股定理就是再简单不过的东西了。

最后,张知木又给大家讲了直线坐标、平面坐标、立体坐标。

再讲坐标系统时,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张知木玩了一个小把戏。

他拿出一个长纸条,问大家:“大家看一看这个纸条有几个面?”

下面的人都说:“一共是上下两个面。”

张知木又把纸条的两端对在一起成一个圆环,然后问大家:“现在有几个面。”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还有内外两个面。”

张知木把纸条扭了一百八十度又把纸条的两端对在一起,问大家:“现在有几个面?”

这时,一些人不知声了。大多数人说:“还是俩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