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74章





  “行行行,行行行!”靳锋赶紧帮他把饭碗端起来:“来,吃饭,吃饭!”

  古羽要找先生,他就去了长河书院,见到了如今长河书院的山长周前,周子谦。

  一见到周山长,他就摆出来一副苦瓜脸,抱着人家的大腿不松手:“山长啊一定要帮一帮学生啊,学生真的没办法啦。”

  “你干嘛呢?”周山长哭笑不得的看着古羽在他面前耍宝:“什么事情啊?连你家大将军都解决不了?要你来这里找我?”

  “学生要请几个先生去医院,请他们教导那些孩子读书识字。”古羽把自己的条件开出来:“一年二十两银子的束脩,一栋宅子,一年四季三套衣服,每个月有五十斤的大米提供,逢年过节,学生的束脩都是先生们的,山长啊,学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学生不认识几个人,能有资格教书育人的更没有啦!”

  “教书育人……。”周山长摸摸胡子:“也好,有那么几个人,倒也符合你的要求,条件么,也不错。”

  “你放心,三节两寿,还有礼物奉上,肯定不会薄待了他们。”古羽就差赌咒发誓了。

  周山长还真是给他找了几个合适的,一共五个人,其中有两位是年长者,来这里古羽就答应他们,给他们养老送终。

  另外三个,也都是拖家带口。

  古羽在桃花坞,给安排了宅院和上课的学堂。

  孩子们不少,每日上午学习,下午练字,每隔五天,休息两日,上山去采药,实践课嘛!

  一早一晚都有老黑带着他们练习拳脚,他这里要求高,但是呢,对孩子们是真的好,让人给他们量体裁衣,学习文化,还有实践课,从采药开始。

  等到姚大夫家的俩儿子,放假回去看爹娘,姚大夫看着俩孩子,都有点认不出来了!

  俩儿子都差不了几岁,在家就算收拾的干净,也没这么干净,一身天青色的小书生袍服,带着个小帽子,还扎着个吊马尾。

  脸蛋干净,个头都长高了不少,身上还带着一股活力,跟他印象里,应该辛苦的学徒样子,相差太远了。

  “你们在医院里,都学了什么?”姚大夫的妻子,关心的问俩个孩子。

  俩孩子就说了,他们每天都在干什么。

  读书识字,上山采药,还学拳脚。

  古羽隔三差五的还教导他们一些小知识。

  “神医说了,等我们认全了字,就开始正是教导我们医学知识,现在我们要吃好喝好,也好睡好,每日学习拳脚,是为了让自己能身体健康,以后有防身保命的手段,还有上山采药的时候,都带着我们一起,说是实践课,还有制药呢!”

  “我们亲自上山,挖药,采药,带回来晒干,制药,全程都自己动手。”

  “神医说,这是实践,要我们从小就认识药,不论是什么,都要亲自动手做。”

  两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可多了,听的姚大夫夫妻俩,有些惊讶又有些感慨。

  最后姚大夫道:“咱们家给的那点束脩,估计都不够孩子们吃饭的。”

  “明儿再送去一些吧?”姚太太也觉得不够:“光是这孩子一身的衣服料子,恐怕都不够。”

  “不是一身。”俩孩子告诉他们,他们的衣服,不止这一身。

  他们有校服两套,常服两套,礼服两套,工服两套,以及他们今天穿着回来的普通衣服两套。

  一人二十条亵裤,十件亵衣。

  就这,还只是一个季度的衣服数量,不包括宿舍发的床单被罩和枕套,还有……。

  听的两口子目瞪口呆。

  又知道了他们送去的束脩都给了先生们,神医并没有留着。

  孩子们在那里学习,也有做事情,但都是什么事情呢?个人卫生,集体活动?

  其他的孩子回去,也是这么说的,等到孩子们再回到医院的时候,他们更认真的学习了。

  这是一个好现象,古羽每日带着孩子们快快乐乐的,靳锋呢,也跟老伙计们上山打猎,下河摸鱼,偶尔去跟姚伟大叔学着如何种田。

  他这个大将军在这里生活的很是清闲。

  真的是解甲归田了,除了还是保持了练武的习惯,但没有再动刀兵。

  偶尔有一些病人来看病,古羽也会给人看,诊费是固定的二十个铜板,药钱全看对方的身份来,普通百姓自然是花钱少,要是个富商那价钱可就不同了。

  期间,陆老板跟杨老板也来了两趟,靳锋在上报给朝廷的奏疏里,提起了他们俩的“义举”,他们两家得到了朝廷的“义商”称号,听说连皇上都褒奖了两句,两家一时混的是风生水起。

  这一年到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年景,天下承平。

  古羽还给孩子们放了农忙假呢!

  秋收之后,便是冬日,靳锋带人烧了很多的竹炭。

  一直到腊八时节,大雪纷飞,古羽坐在屋里,看着外面的雪景,捧着一碗腊八粥,喝一口,看一眼外面的风景:“又是一年腊八了啊?”

  “是啊,又是一年腊八了。”靳锋给他将腊八蒜,还有切好的腊羊肉,推到了他跟前儿:“过了腊八就打算过年了。”

  “时间过的好快呀!”古羽呲牙,拿了一块腊羊肉吃:“我们今年可一定要煮好饺子,不能再煮成面片汤了。”

  靳锋忍不住叹气:“有些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