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九十年代小顽主第21节(2 / 2)


  陶堰和霍百川是真的没有想到,他们两个用来打发时间,顺便赚点零花钱的组装电脑生意竟然会以这种方式莫名其妙的发展壮大。本来是想打个时间差,卖上半年就趁着全球芯片大降价,整个电脑行业元气大伤的风口浪尖上收手不做的。这会儿倒也舍不得放弃这大好局面了。

  穿越不到半年,两人终于在人民群众的一片热忱中体会到了什么叫“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因为他们两个现在就是两头站在风口上随风摇曳的猪。

  形势一片大好,堰川科技的销售方式也不可能再以之前的量身定制为主了。陶堰和霍百川按照之前销售电脑的大趋势,组装了三款客户常用的电脑配置,根据各省市的需求完成全国配货。

  不过两人始终牢记几个月后全球电脑品牌大降价的危机,在向全国铺货的时候牢牢把控着仓储量。根据销售额的增长状况,只采购能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电脑配件。美其名曰为了实现零库存,放大现金流,他们不准备压货,要全面实行每月库存清零的管理制度。还强烈建议上下游的电脑配件供应商以及同行们都采用这种模式。避免把现金流都砸在配件上。

  堰川科技的合作伙伴和同行们当然不像陶堰和霍百川那样清楚未来每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听到陶堰和霍百川的提议,他们或者不以为意,或者真的心动。不过现如今普遍拖延的结账周期和越演越烈的三角债情况却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你们两个也都清楚,咱们的价格是按照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和市场终端的销售价格衡量定的,合作方太多了,出货量又大,订货时间和送货时间也没法统一。所以财务的压力也大。咱们这结账周期至少就得半个月,最晚的都能拖我一个多月。还有拖着拖着不想给的。”

  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像陶堰和霍百川的堰川科技那样幸运,因为公司的销售额跟资助残疾儿童的医疗救助金以及走失人员救助网站的运营资金挂钩,再加上公司和创始人本身又很受到媒体和民众的关注,很多客户都会在第一时间把货款打到堰川科技的账上。就算是用承兑汇票也都尽量在限定日期内结账。确保堰川科技的现金流没有太大压力。

  大多数企业面临的状况就是货物积压和货款拖欠。规模越大越是无法避免这种状况。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经营公司的最大压力就是库存积压和资金回转。毕竟以现在的销售模式和财务管理而言,并不像三十年后那样都习以为常要货/到/付/款,一般企业都要等到一两个月以后,才能摸清楚产品和物料的库存数量,才能看到货款打到账上。再加上财务人员基本上都还保持着手动做账的迟钝和落后,所以久而久之,很多企业的账目其实并不清晰。反应在企业管理上,也就很难做到精准的把控出货量和进货量,以及日常经营中的各项管理成本。

  不过这种难题对于熟悉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陶堰和霍百川来说,倒并不算什么难题。毕竟三十年后的企业管理者哪有不熟悉erp管理系统的。

  于是陶堰和霍百川就问上游和终端的合作方们是否需要erp管理系统。看在诸多合作方的眼中,就是陶堰和霍百川卖了电脑又想卖软件。大多数人嗤之以鼻。倒也有一小部分意识先进的企业家觉得试试也无妨。便向陶堰和霍百川咨询价格。

  不过在陶堰开发erp管理系统之前,他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经过多日的商议和讨论,江州省终于通过了建立dna数据库的提议,并决定在江州市公安局成立试点。

  作为这个提案的提出者,陶堰和霍百川商量过后,免费帮助江州市公安局编写了dna数据库的管理系统。陶堰亲自上阵,带领江州大学计算机系的两名教授和十名志愿者耗费了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开发出了这款dna数据库。

  江州市警方最先采集的就是这些年来解救出来的被人贩拐走的受害者,以及报失踪案的走失人员家属们,还有各个监狱内犯罪分子的dna样本。

  江州电视台再一次进行了全程跟踪采访。新闻报道播出之后,全国各地看到这个报道的走失人员家属也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向江州汇集。

  第37章

  1991年1月1日,江州市dna数据库系统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内测和修改后,正式在公安机关内部运行。

  而在此之前,在dna数据库系统内测阶段,警方已经利用这个系统帮助两名走失人员家属找到了他们的孩子。还利用dna数据库里的dna样本锁定了一名犯罪嫌疑人,快速破获了一起刑事案件。江州电视台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再一次肯定了走失人员救助网站和建立dna数据库的重要作用。

  为了宣传dna数据库和走失人员救助网站,让更多走失人员及其家属通过这两个渠道寻找他们的亲人,陶堰和霍百川还跟江州市内的出租车公司和公交车公司合作,在江州市内的出租车及公交车车体上刊登dna数据库采集样本的公益广告,号召走失人员及其家属尽快到江州市公安局采集dna样本。

  除此之外,在这两个季度内赚的盆满钵满的陶堰和霍百川也将四名残疾孩子的康复手术提上日程。为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考虑到医疗水平和医疗器械的先进程度,陶堰和霍百川在经过多方的考察之后,最终决定带着四名孩子去港岛做康复手术。

  1991年1月中旬,陶堰一行人乘坐轮船抵达港岛。

  除了陶堰和霍百川以外,同行的所有人都是第一次乘坐轮船出海。一群人趴在栏杆上欣赏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白色的海鸥在轮船旁边飞来飞去,偶尔停在栏杆上歇歇脚。腥咸的海风夹杂着一股湿潮的气息扑面而来。孟爸爸托着新宝的胳膊,把人架到自己的脖子上,新宝一双胳膊牢牢搂着爸爸的脑袋,睁着一双无神的眼睛感受着拂到脸上的海风。

  陶堰和霍百川怀里也分别抱着一个孩子。另外一个孩子则抱在田桂花的怀里。他们一行人出门,总要有两个帮忙做杂事照顾孩子的。到了医院可以请护工。可是在船上,陶堰和霍百川就没有这份精力了——他们两个大男人,根本也不会照顾孩子。伺候吃穿换尿布,带孩子上厕所什么的。田桂花和赵阿姨便自告奋勇。而老院长和其他几位义工阿姨则留在孤儿院里照顾其他十名孩子。

  等众人汇合的时候,孟阳阳的爸妈也表示他们会帮忙照顾其他几名孩子。

  “等你们做完手术回来了,就能看得见大海长什么样了。”霍百川掂了掂怀里的孩子,笑着问道:“开心不开心?”

  小孩子一双手微微蜷缩着,捏住霍百川的衣襟。听到霍百川的询问以后,兴奋而又期待的点了点头。

  此时一片乌云慢悠悠的飘到轮船上空。

  陶堰看了一下天色,开口提醒道:“好像要下雪了。我们站一会儿就回去吧。不要受风着凉。”

  霍百川闻言,立刻紧了紧小孩子的衣服领子,笑着说道:“回去喽。”

  孟爸爸驮着新宝跟在霍百川后面,一脸感激的说道:“我们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创建的走失人员救助网站,我和阳阳他妈根本不可能找到新宝。更不要说,你们还自掏腰包帮助新宝治疗眼睛,哑巴,还有断掉的手和腿。其实这笔钱真的不应该让你们出的。但是我们家实在是拿不出来……我真的是太羞愧了。”

  “你们两个就是我们孟家的大恩人。这大恩大德,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报答。”

  这一番话,陶堰和霍百川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听过无数遍了。耳朵都要生茧子了。两人相视一笑,霍百川满不在意的说道:“不用谢了。由我们来支付孩子们的治疗费用,这是早就说好的事情。跟新宝找没找到父母没有关系。你们要是真的心存感激,就好好照顾新宝,把你们家的小日子过的越来越红火的。我们就开心了。”

  孟阳阳妈妈伸手接过孟阳阳抱在怀里,感慨道:“多亏了你们帮忙。我们这个家才会有团聚的一天。”

  “我跟孩子他爸,还有我们两家人都商量好了,决定给阳阳改个名字。今后他就叫孟新宝。是经过了磨难之后,在江州市莲花区红心孤儿院获得新生的宝贝。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们的大恩大德。”

  重新改名为新宝的孟阳阳冲着陶堰和霍百川的方向笑了笑,他也特别喜欢自己的新名字。

  陶堰和霍百川相视一笑,霍百川开口说道:“新名字很好听。而且特别吉利。一听就知道是苦尽甘来,否极泰来,获得新生的好名字。”

  轮船是在晚上八点钟抵达港岛的。夜晚的维多利亚港灯火璀璨,一片绚烂。同行的孟阳阳父母还有田桂花和赵阿姨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繁华绚烂的夜景,一个个惊的目瞪口呆。

  “这也太漂亮了吧!”

  霍百川微微一笑,他们订的酒店已经派了司机过来接人。从来没有坐过加长林肯的一行人们继续瞠目结舌。

  “我的妈呀!”孟妈妈有些拘谨的摸着屁股下面的真皮座椅:“这也太破费了。”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带着孩子出来治病,竟然能享受到这么好的待遇。

  “这得花多少钱?”一行人啧啧称叹。

  这种没见过世面的惊叹一直持续到汽车抵达下榻的酒店。看着来来往往衣着光鲜西装革履衣香鬓影的客人,闪闪发光的旋转玻璃门还有头顶的水晶大吊灯,光可鉴人的镶金地砖和偌大的一楼大厅,一行人只剩下紧张到吞口水的份儿。

  霍百川把孩子交给陶堰,自己上前办理了入住手续。工作人员引着客人去了客房部。霍百川一共定了三间客房。其中他和陶堰一间,孟阳阳一家三口一间,田桂花和赵阿姨带着三个孩子住一间。

  到达指定楼层后,霍百川把另外两张房卡交给孟爸爸和赵阿姨:“你们先把行李放进去。如果觉得累,就洗个澡休息一下。晚上九点钟,我们去餐厅吃宵夜。”

  赵阿姨和孟爸爸接过房卡,诚惶诚恐的看着霍百川——他们显然没有入住五星级酒店的经历。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做。以至于三四十岁的成年人,只能满脸依赖的看着陶堰和霍百川,仿佛一窝刚刚出生的雏鸟。

  霍百川耸了耸肩膀,向服务人员说道:“你会说普通话吗?”

  服务人员点了点头:“说的不太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