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8节(2 / 2)


  “百官进殿……”

  这声音一层层地传下去,响彻皇宫。

  声音落下,唐慎伸长耳朵,听到一阵阵脚步声。早已进入紫宸殿的太监们此刻低着头,走到两侧殿门前,吱呀一声,四人合力才打开一扇门。一共八个太监,将两扇侧门全部打开。下一刻,便见穿着各品级官袍的文武百官依次入殿。

  唐慎与李舒站在御座左侧,也就是百官的右侧。

  文为左,武为右。站在唐慎面前的是一群武将。唐慎抬头,发现王溱站在左侧的文官队伍里,他身穿红色官袍,持着一根长长的玉笏,站在文官后的第三个位置。他之前的两人,都穿着一品文官官袍。他身旁的几人,也有人穿着一品官袍。

  而在这群官员中,排在最后的,穿的是四品官袍。

  大宋重文,自太祖起,就废除了跪礼,寻常说的“跪”指的都是“跪坐”。而在早朝时,百官甚至可以不跪皇帝,站在殿中,仰视皇帝。

  大殿中,满地金砖沁出一层层寒意。

  百官持笏而立,等了一刻钟,只听大太监季福扯长了嗓子,高声道:“百官觐见!”

  李舒立刻站起,唐慎也学着他的模样,与殿中的百官们一起作揖行礼。数十人齐声高喊,声音震彻紫宸殿,直达云霄。

  “见过陛下!”

  第50章

  唐慎与李舒站在龙椅左侧的蟠龙白玉柱后, 两人弯腰行礼, 这时赵辅已经从他们身侧走上去了。唐慎能看到的只是一截小小的明黄色衣角, 他眼皮一跳,过了会儿,就听赵辅轻轻地说:“免礼。”

  “谢陛下。”

  李舒坐下开始准备记录, 唐慎则站在他身后。

  寂静冰冷的紫宸殿中,早朝已然无声地开始了。

  整个大宋权力的中心,都站在那一根小小的蟠龙白玉柱后。有臣子上前汇报近日边疆战事, 赵辅听了听, 说了句“再议”。李舒将这话记在《起居注》上。大臣们一个个上前进言,大多是汇报最近发生的事。

  朝中并无大事发生。

  半个时辰后, 早朝便结束了。百官面朝御座,先行礼送赵辅离开。等赵辅走了, 他们才从紫宸殿的两道侧门离开。而这时唐慎和李舒,以及另一个起居舍人, 已经跟着赵辅离开了紫宸殿。

  从早朝起,起居郎和两个起居舍人就一直跟在赵辅左右。除了出恭,他们寸步不离。直到傍晚赵辅到登仙台修仙, 三人被拦在门外, 只允许两个道童跟进去。

  唐慎奇怪地看了李舒一眼,李舒低目看着地面,不发一言。

  唐慎心里叹了口气。

  皇帝终究是皇帝啊!

  按理说,起居郎和起居舍人是要一直跟着皇帝,从早到晚。从早朝到晚上皇帝进后宫, 才算结束。但赵辅修仙时从不让他们跟着,这于理不合,但没人敢说一个不字。

  不过这还算是个守规矩的皇帝。

  前朝时据说有位皇帝,大权独断,他某日突然说要看《起居注》,文武百官齐齐上谏:“陛下不可!”可皇帝偏不听啊。怎么劝都不听,大臣又拗不过这位大权在握的皇帝,只能任他看了。只不过这皇帝拿到《起居注》时,上面被修改了许多。

  等到后世,史书上也对这事有记载,所以这位皇帝在位时期的《起居注》被许多史官认为不算数。

  赵辅还好,只是不让跟着罢了,从没插手过《起居注》的事。然而他每日也确实做得滴水不漏,算不上一代明君,却是一个没毛病的正常皇帝。

  等到皇帝修仙完毕,又用了晚饭,进入后宫。唐慎三人才就着夜色,赶在皇宫下钥前离开。

  这是唐慎上任的第一日,到了第二天他不用进宫,就在衙门里看书。

  如此一来二去,七日很快过去。

  唐慎还跟在李舒后面学习,自个儿没真正开始干活,倒是先迎来了一个人。

  这日唐慎休假,他一大早与姚三亲自来到盛京城西的运河码头,站在码头上眺望浩渺的河水。等了半个时辰,一艘客船从天边驶来。船停靠岸,船舱里的人鱼贯而出。姚大娘和唐璜从里头出来时,姚三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母亲,激动地大喊:“娘,娘,我在这!”

  姚大娘瞧见儿子,高兴得红了眼眶。

  站在姚大娘身旁的自然是唐璜,可唐慎望着那亭亭玉立的姑娘,怔在原地。等到唐璜和姚大娘走近,他才回过神地喊了声:“唐璜?”

  碧云蓝天下,纤细的少女穿着一件藕荷色如意纹月华裙,披了件白色的狐裘小袄,清秀别致,站在这滔滔流水上,与盛京的姑娘相比更多了些江南水乡的温婉动人。

  短短两年不见,唐慎没想到,自家妹妹竟然出落成这般模样!

  不过他随即想到,唐璜今年十二了。十二岁放在后世,那才小学毕业,可放在现在,再过三年就要及笄,可以嫁人了。

  不过唐慎总觉得哪儿怪怪的。

  见到唐慎在看自己的衣服,唐璜低着头,小声地说:“听大伯母说,盛京比姑苏冷,所以就让我多带了些衣服。现在看好像也没有特别冷。”她是在解释自己为什么穿了件狐裘的袄子。

  唐慎看着自家妹妹,过了片刻,他目露了然,笑道:“你胖了啊。”

  唐璜瞬间抬头,怒目相视:“我哪里胖了!”

  唐慎哈哈一笑:“说话轻声细语,气都喘不顺,不是胖得喘不过气,还是什么?哦,这会儿倒是嗓门大起来了。”

  唐璜怒道:“臭哥哥,你就不会说句好听的吗!”

  “忠言逆耳,为兄是为你好。”唐慎神情真诚。

  唐璜:“……”

  我哥脑子里的病过了两年都没好!

  闹了这么一出,几人哈哈大笑一阵,这才坐马车回探花府。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