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佛眼斗法(2 / 2)


不仅固体是空,液体又何尝不是空?液体的特性,也是没有永久性,没有固定的形状,是可变的,是无从捉摸的,是空。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说,宇宙每一样东西都能归纳为'空'。(这即是'色即是空'的注释。不但色法是空,心法也是空,因为欧美人着重物质,所以这篇讲词偏重色法,请读者注意。)

西方科学家也获得一个与此类同的结论,那确是很有趣的事。在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之前,西方科学家把宇宙万物归纳为两个基本元素,说这两个元素是恒久常存的;一个叫做物质,另一个叫做能。爱因斯坦用数学方法证明,将这两个元素统一了起来。他说:物质也是能的一种形态、正和电是能的一种形态,光是能的一种形态等一样。他由此下结论说,宇宙万物万象都只是能的各种不同的形态。可是我们如进一步问,什么是能的原来性质呢?你能拿出能的本体来给我们看看吗?虽然我不敢武断地说西洋科学家的所谓能,同于佛法的所谓'空',至少我说能的本体也是没有固定形状,无法捉摸,类似于'空'。

第三个方法,我叫它透视分析法。

佛陀用禅那来实施这种方法,我们没有这样的功夫,不容易照办,幸好现代的科学成就提供了许多工具仪器,可以大大地帮助我们了解这个透视分析法。

让我们再来谈谈这张电磁光谱(见彩图一)。我们知道,人类的肉眼只能看到宇宙中这个在谱上叫做'可见光带'的很小的范围。但是靠某种仪器的帮助,例如红内线仪、X光、显微镜等,现代人已能够看到'可见光带'以外的若干宇宙领域。为了更容易帮助诸位透彻了解起见,请诸位再看这张图表(见彩图二)。这张图表所显示的是,藉不同的仪器、在不同的电磁波长下所看到的一个通常我们所谓的人。我在这张图表上标明了一到五。在'一'底下,诸位看到一个主要由红、黄及绿三种颜色所构成的形象,那是藉红内线仪所看到的人的样子。在'二'底下是肉眼不用其他仪器所看到的人。在'三'底下是透过X光所看到的人,皮和肉都不见了,然而骨架仍在。接着一个标明'四'的,是用显微镜所看到的人身各部分的分子构造图。最右边标明'五'的是一片空白。

彩图二

诸位看了这个图,请不要误会,说这四个图和那一片空白是代表不同的实体,它们是同一个人。也不要误会,认为从左到右它们占据着不同的空间。实际上,它们是在同一个空间里的。为了再说得清楚一点,请诸位把我当作我所谈的那个人。请试想像,如果诸位的眼睛能看到红内线,那么诸位所看到站在这里的我便是红、黄、绿三色组成的形象。现在,再改用诸位日常使用的'仪器'来看,在诸位的肉眼里,我的身体显现出来了。再想像诸位的眼睛能看到X光,那么皮肉及血液都消失了,诸位现在看见的,便只是我的骨骼。再换另一种仪器--显微镜的眼睛--来看,现在站在这里的则是一个复杂的分子结合了。我们更进一步深入探讨,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分子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则由质点组成,最后一切质量都可以转变成能。能的原本性质是我们看不见,也抓不到,无形无色,无从捉摸的。让我们称它为'无形之形',这个就是'五'底下的空白处。

请诸位注意这一事实:我仍是同一个通常所谓的人,但现在却以不同的形象在诸位的面前呈现--一个彩色的影像,一个肉体,一架骨骼,一个分子微体的结合,以及诸位从各种不同的境界看成的其他许多形态。最后则是无形之形。

生死书注:下面有六张视频截图,出自CCTV的《隐形世界》。

眼睛做了手术,切除了原有的晶状体。

手术后的眼睛可以看到验钞机发出的紫外线。

肉眼看到的蜜蜂。

红外线下看到的蜜蜂,有的身体温度比较高。不同体温的蜜蜂照顾不同的幼蜂,幼蜂长大后的分工就不同。

现代城市,空间充满了不可见信号。

这第三个方法--透视分析法,也引到同样的结论:宇宙间的万物万象都可以深究到它的根源,科学家称它为能,而佛陀称它为'空'。

有一点极其重要,要请诸位注意,前面我所说的都是意识理解,而'空'却是直接的经验境界。容我重复地说一遍:'空'是直接的经验境界。据说当一个人达到那境界时,他便会经验到一种极大的快乐感,比一般人所经验到的任何快乐感都要强几百倍。不仅这样,'空'是一种没有变动与无常之感的境界。

现在让我再推进一步。诸位都知道,认识了人的痛苦是导致悉达多太子放弃宫廷生活,做一个苦行僧,去寻求人类解脱大道的直接原因。佛陀列出了人类的八苦--苦在梵文里是duhkha。这八苦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和无常(也即是五蕴炽盛)。我没有时间为诸位更详细地解绎八苦,但是,如果诸位细心地将它们分析一下,就可以断定,这八苦统统都跟我们所具有的肉体,以及我们称为'自我'的意识有关,或者也可以说,肉体和'自我'意识是造成一切痛苦的根源。

因此显而易见,在'空'的境界中,肉体与'自我'意识已不再存在,苦又怎么还能存在呢?当一个人达到那种境界时,宇宙万物,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成'空'观。所有人类的痛苦以及生死都消失了,都不再执着,这种人我们说他拥有了慧眼。

这就像忽然从一个极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这就像慈母和他失去了多年的爱子不期而遇的心境;这就像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大海中绝望地航行时,忽然发现一条地平线时的狂欢。这些是佛经上对一个人得到慧眼时,所经历的大喜悦的一点描写。

很多佛陀的弟子都达到了这种境界。在佛教里他们被称为阿罗汉,他们已是圣人。然而佛陀却向他们发出严厉的警告:'不要停顿在慧眼上!'佛陀指出,人的最大的病是执着;当人只有肉眼或天眼的时候,他把不完整、易变的,因而也是虚妄不真实的世界看成完全的、恒久的、真实的。他就执着于他所看到的世界,一切痛苦由此而生,这是一个极端。可是当一个人用慧眼看见了宇宙万物是无常的、不真的、'空'的时候,他喜乐留恋于这个'空'的境界,这就成了对'空'的执着,是另一个极端。无论是对'有'或对'空',一旦有了执着,那个构成一切无明和痛苦之根的'自我'意识便不能完全绝灭,人也就不能澈底解脱。因此,法眼的获得乃是佛法中再进一步的教旨。

什么是法眼呢?一个人得到了慧眼之后,能不停滞留恋在'空'的境界里,却体认到:虽然他在不同的境界里所看到的都是虚妄不实的幻相,然而对那一个境界而言,这些幻相即是真的,这个人得到了法眼。

现在让我们再参考第二个图表。一个只有肉眼的人会坚持只有肉眼所看见的一切是真的,他缺乏对其他境界的知识。一个拥有天眼的人会说红内线的形象、肉体、骨架、分子的复合体等等都是真的,并执着于这一切。一个拥有慧眼的人看出这个图上的一切形象全是无常、无实体和虚妄不真的幻相,唯有'空'才是真实恒久的状态,因此便执着于'空'。

现在一个拥有法眼的人会说,虽然这一切形象确实是无常、虚妄的假相,它们却不是与'空'分得开的另一实体,它们都是同体,然而就它们所在的境界领域而言,它们全都是真的、实有的。

'空'的直接体验给人以大智慧;然而若能把一切虽然都是假相,可是在它自己的境界领域里却是真的这一点认识了,那就会自然产生一种无条件的、无差别的、遍及一切的爱与慈悲。我们认为这种人拥有法眼,在佛教里则称他为菩提萨埵,简称菩萨。

一旦一个人达到了'空'的境界而又能克服了对'空'的执着,无条件、无差别、遍及一切的爱与慈悲,便自然而然地从一个'空'的直接经验里产生出来,那真是人类的奇迹,也因此使得佛法成为最独特、最精深的实践教义。

让我告诉诸位一个故事,用它来说明得到慧眼的阿罗汉与拥有法眼的菩萨间不同之处。

一座大厦失火了,只有一个导向安全的门。许多人--男人、女人、小孩--在这大厦里玩,他们之中只有少数人知道火灾的危险。这少数知道危险的人,努力寻求一条出路。路是又长又难走的。最后他们冲出浓烟,出了大厦,当他们再度在户外新鲜的空气里呼吸时,他们是如此地高兴,以致他们就只是躺在地上,再也不想做任何事情了。然而,他们之中却有一个人,不这样想。他记得许多人仍在这大厦里,而不明白火的危险;而且即使他们明白了,他们也不知道通到门口的路。所以,他便不顾自己的疲倦和危险,一再跑进大厦,去引导别人走出这危险的地方。

这个人就是菩萨。

另一个有名的故事,由赫士唐·史密斯教援(Sith,他的中文名字是施锡恩)在他的杰作《人类的宗教》里介绍给西方的读者。故事是这样的:三个人为了到远地寻宝而旅行横贯沙漠。他们在烈日下走了一段很长的路,又累又渴,急切需要一个荫凉的地方休息,和一些水或水果来解他们的焦渴。忽然,他们来到一个有围墙的庄院。他们之中一个人爬上墙头,高兴地喊起来,就跳进了那庄院,第二个旅行者跟着也跳进了庄院。接着第三个旅行者也爬上了墙,他从那里看到一所美丽的花园,在棕榈树的荫蔽下,还有一个有喷泉的大水池。在渴累交迫、赤日黄沙的景况下,这是何等的诱惑!正当他要跳进庄院去的时候,他想起还有许多许多的旅行者仍旧在那可怕的炎日沙漠里拖着沉重的脚步彷徨,不知道有这个绿洲。他终于拒绝了跳进庄院的诱惑,忍耐着一切的苦,再爬下墙来,回到那漫无边际、炽热的沙漠里,去接引别的旅行者到这个荫凉休息的地方来。

我相信在座的每个人都不难了解,这第三个人是菩萨。

这里必须指出:这样的慈悲并不是表面的,而是发自内心,深不可测的。它没有诸如'因为我喜欢你'或'因为你服从我'一类的先决条件。它是无差别的、无条件的。这种慈悲和爱是从'空'的直接体验而生,是从完全调和、完全平等、没有任何执着的境界而生。

为了帮助各位更正确地了解法眼,我必须提出非常重要的两点。第一,法眼能观照真理的无限方面。正如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中,天文学家指出许多银河、恒星、行星等等一样,在'空'的体验中看出无穷无数的境界,无穷无数的天堂、人间,无穷无数的有情众生和不可计数的活动。第二,具有法眼的菩萨是没有执着的。在《金刚经》里佛陀一再地说,当菩萨救度众生时,他对主体,例如'自我';对客体,例如'你';对其余的事物,例如行为;或对时间的概念都没有任何执着。因为如果菩萨对任何事物有丝毫执着,他便不能称为菩萨。

说到这里,我希望诸位对肉眼、天眼、慧眼及法眼这四种眼已经有了清楚的观念。下面是禅宗里两首有名的偈及关于它们的故事。

中国唐朝时候,有一次禅宗的五祖要他的弟子们都写一首偈给他看,以显示他们对佛法的了解。神秀上座呈了如下的一首: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评论说,神秀只到了门口,还没有登堂入室。

一个名叫惠能的俗人也在寺内。虽然他没有接受过五祖的教诲,却是一个有大利根的人。当惠能听到这首偈时,他不以为然,便说:'我也有一首偈。'于是就宣读他的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后来,惠能做了五祖的弟子并证到大觉大悟,成为禅宗史上最有名的六祖。他对不同根性的人施以不同的教诲。虽然没有这样的记载,我敢说,六祖会毫不犹疑地告诉一个来求教的初学者: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现在我想问:神秀是用了那种眼作他的偈?惠能又是用了那种眼不同意神秀而念出他的偈?为什么在他成了六祖之后,他却可以用他先前所不同意的偈来教人?现在六祖用的又是那一种眼呢?我不回答这些问题,愿意把它们留给诸位,以便诸位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

现在我们来谈谈佛眼。

到此为止,我算勉强说了一些关于前四种眼的解说。可是关于佛眼,我确实无法说什么,因为无论我说什么,都是隔靴抓痒,不会中鹄的。

但我也很明白,我不能就此停止,站在这里,一声不响,像佛陀那样,就只举起一朵金色莲花。不仅我没有像佛陀那种透过沉默能够传达了解的辐射力,而且诸位也不会满意。那是可以了解的,因为不但我们的眼是肉眼、我们的耳朵和意识也同样都是肉体的,所以我们必须使它们满足。因此,我总得说上一点儿:

一、诸位一定会注意到,当我谈到前面四种眼的时候,总有一个主体和一个客体。譬如说,就肉眼而言,人是主体,世间现象是客体;就慧眼而言,阿罗汉是主体,'空'是客体;当我说法眼时,菩萨是主体而宇宙间万千境界是客体。然而,现在谈到佛眼时,倘若说佛是主体而宇宙是客体,那就绝对错了。因为佛与宇宙之间区别已经不再存在;佛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佛。倘若说佛拥有佛眼,这话是同样的错误,因为佛与佛眼之间也没有差别;佛眼就是佛而佛就是佛眼。简而言之,诸位所能提到的任何相对观念,在佛眼下都不再存在。甚至'空'也不存在,因为'空'就是佛,而佛就是'空'。

二、我对佛眼想说的第二点,是关于'无限的无限'概念。我说'无限的无限'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们说人类宇宙观的概念是无限的,那么拿它和佛陀宇宙观的体验相比较,只就有如一个泡沫在大海之中。这是不可信的吗?是的,这是难信的。但是让我们想想数学里说些什么。诸位知道一次乘方是一条直线;两次乘方是一个平面或面积;三次乘方代表一体积或空间,其大小已经可能是无限的了。现在四次乘方怎样呢?五次乘方以至若干次乘方又是怎么样的呢?如果诸位能向我解释若干次乘方代表的是什么,诸位对佛陀的宇宙观--无限的无限--就已有点了解了。

三、我对佛眼想说的第三点是瞬息性和'一发即到性',这又是一个很难为人们了解的概念。对我们来说,时间的持续是一件确确实实的事。因为有这个时间的因素,人从一个婴孩长大为青年、成人和老年等等。若说在佛眼之下时间是不存在的,这是我们不能了解的。那就是佛眼之所以为佛眼。亿万年无异于一刹那。照我们的宇宙观看来,距离地球以亿万光年计的世界,佛可以在一瞬间到达,这是如何的奇迹!

四、关于佛眼的第四点是互摄互入的总体性与无不涵摄性。诸位中可能看过一部叫'黄色潜艇'的电影。在那电影里,有一个真空吸管的怪物,它能吸进任何遇到的东西,在它吸完世界上一切东西以后,它开始吸它所站着的大地。真空吸管是如此有力,以致它把整个地球吸到了自己身体里面,于是它也吸进了它自己。这一个描写可以给诸位一些无不涵摄的概念。

综结而言,我对佛眼提到了下列四点:

这是佛眼的四种概念。

在我结束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