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七十五章 倾销日本(2 / 2)

得知保路同志会的事情,全川各地闻风响应,纷纷成立保路分会和协会,四川女子保路同志会、重庆保路同志协会和各州、县、乡、镇、街、各团体保路同志分会相继成立,会员众至数十万。

保路同志会成立后,会长为蒲殿俊,副会长为罗纶。下分四股办事,为总务股、文书股、交际股、游说股。大会临时动议,与会人员全体到总督衙门向王人文请愿,要求代奏。

听着外面传来的呼喊声,王人文苦笑了一下。

事情闹的这么大,他当然没可能继续躲在衙门里面。

“去,给我准备一下…”将手中的书稿放下后,王人文起身对仆人道。

“可是,老爷,外面…”听到王人文要出去,仆人顿时有些担心起来。毕竟外面那么多人,他要是真出去了的话,谁知道会生些什么事情。

然而看见仆人的样子,王人文却只是摇头道。“我是四川总督,我不出去,难道让朝廷再任命一个总督过来替我去吗…”

四川的情况很特殊,如安徽等省,基本上都是既有总督也有巡抚,唯独四川是只有总督没有巡抚。这固然意味着没有人分拨权利,可也意味着真要出了什么事就只能由总督一人承担。

听到王人文这么说,仆人知道没法劝阻,只能叫来几个丫鬟帮着王人文换上衣服。而在外面,得到王人文要出去的消息后,那些把守衙门的兵丁则是连忙告诉外面等待的蒲殿俊等人,让他们稍稍等待一下。

事实上就连这些兵丁其实也是向着保路同志会的,毕竟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四川人,怎么也不可能不向着自己的家人,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也被强行摊派了股票。

现在朝廷把铁路一收,他们也和其他人一样血本无归了。

由于事情紧急,所以王人文并没有准备太多的时间,几分钟的时间,只是把官服简单穿上后就走了出去。

作为安徽有名的是神,蒲殿俊他们当然不可能会不认识王人文,所以见王人文从衙门里出来了,蒲殿俊他们连忙迎了上去。

“总督大人!”

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蒲殿俊等人,王人文深叹了一口气,制止了他们接下来要说的话。

“我知道诸位这次的来意,请诸位相信。只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休戚的事,我无论怎样都会据理力争。”

听到王人文这么说,蒲殿俊他们心底也是一松。

对王人文。蒲殿俊他们还是了解的,虽说不是什么特别清廉的官吏,但是在大事上却从不含糊,所以在四川本地也算是相当有威信。

而事实上,王人文也的确没有对蒲殿俊他们撒谎。

在将蒲殿俊他们劝退后,王人文立即上疏严参盛宣怀丧路权、国权,要求治以欺君误国之罪。并请将自己治以“同等之罪”,“以谢盛宣怀”。

只可惜这些不是清廷想要的,所以当王人文满心期待着的时候。他却只等来了革职的旨意,接替他的则是后来的赵尔丰。

在接替了王人文的位置后,赵尔丰也有些头疼。

因为和王人文一样,他也认为‘四川百姓争路是极正常的事’。并且一面开导民众。一面电恳内阁“筹商转圜之策”,后又参劾盛宣怀,请求朝廷查处盛宣怀。

不过清廷把他替上来可不是让他做和王人文一样事情的,所以很快清廷就下令让赵尔丰弹压眼下生在四川的保路运动…

――――――――――――――――――――

四川那边的事情闹的越热闹,清廷的民心也就失去的越多。

要知道这时的四川可有着五千多万人口,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大省。清廷把铁路收归国有的做法,等于是一下子就失去了八分之一的民心――――――这还不算湖广等几个省。

不过四川那边的事热闹,严绍这边也一样热闹。

在赵尔丰接替了王人文的位置后。时间已经进入了7月份,夏季。一个炎热的季节。

不过与之相比,更火热的恐怕还是集团旗下的几家工厂,尤其是棉纺织厂和汽车厂。虽然湖广和四川那边闹的热闹,但是这件事对严绍他们的生意却并没有产生太多的影响,尤其是汽车厂的生意。

在进入7月后,严绍要求研究所组装的4条装配线已经全部投入使用。算上原有的那条装配线,整个汽车上每月至少能生产一万两三千辆‘雨滴’汽车。

另外在4条装配线都投入使用后,整个汽车厂的职工人数也达到了6ooo多人。

每月一万两三千辆,一年下来就是十多万辆…

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于美国全年汽车产量的4、5o%,而这时的美国汽车业可是有着6万多人,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这里说明一下,这里的设定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历史上在1914年,福特汽车公司的1.3万名工人生产了26.o72万辆汽车,而美国的其他汽车公司6.635万名工人生产了28.677万辆车。每个福特工人平均年产2o辆车,是其他公司工人平均年产4.3辆车的将近5倍。到1923年,福特占居了美国汽车市场的57%,福特工厂的大门每一分钟就开出一辆刚装配好的汽车。)

现如今汽车厂每月生产的一万多辆汽车,大部分被销往美国和欧洲,小部分则是在本地销售――――――这一部分多少受到了些影响。

不过还有一部分,却是被严绍卖到了日本去。

他这么做是为了打压乃至摧毁日本尚在萌芽中的汽车业,和中国不同,已经进入工业化的日本有着相当数量的优秀工人。所以在19o4年,日本就已经出现了第一家汽车制造厂,而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开山者就是吉田真太郎。

19o4年他成立了东京汽车制造厂,三年后制造出第一辆国产汽油轿车“太古里1号”,随后日本国内出现了众多汽车制造厂。

汽车制造业的重要性严绍很清楚,所以他一点也不介意在产量允许的情况下,对日本的汽车制造业进行一些打压。

现在汽车厂每年生产的一万多辆汽车,大概有5oo辆用于本土销售,一万辆被销往欧洲和美国,剩下的一千多辆则全部被销往日本,这已经比日本一年的产量还要多了。

日本那边的人工成本虽然比中国低,但毕竟是手工作业,成本再低也不可能低于2ooo美元,也就是5ooo多日元。所以售价只有15oo日元的‘雨滴’汽车对日本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再加上性能上也不会逊色太多,才刚登6日本市场就已经被销售一空,一些日本洋行觉得有赚头甚至主动找到严绍,希望能够进行代理,完全忘记了当初是谁坑害的他们那么惨。

也不奇怪,日本人本来就是一个十分矛盾的民族,若论团结,即便是在全世界也排得上前列,但如果说内斗的话,比得上他们的恐怕也没几个,就比如说极为经典的6军和海军之间的斗争,哪怕是在最危急的关头也斗个不停…

眼见有巨额的利益,会有几家日本洋行凑上来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没有谁会嫌钱烫手的。而有了这么几家日本洋行做引路人后,严绍也顺势加大了对日本的汽车输出量。

很难说攻占欧美市场和摧毁日本汽车业,这两者哪一者在严绍心底的分量要更大一些。但以汽车厂几乎每天都在增多的产量,还不需要严绍做出抉择来。

而且研究所那边优化后的汽车车型和装配线也已经进入尾声,只等完成就会新组装5条最新式的装配线,并将原有的5条装配线升级,汽车厂的产能就能达到每年三十万辆上下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