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据说我的亲生爹娘是极品第89节(1 / 2)





  于娘子倒是没有拒绝。钱家三兄弟之中,就属钱二哥最会折腾,也最有心思。钱二嫂又是个爱凑热闹的,还特别喜欢黏着钱月茵这个小姑子,日后即便分居两地,只怕依然少不了的走动。

  是以,钱月茵这个提议无可厚非,于娘子也欣然接受。

  “你外公外婆真要留在府城了?”反而是钱王氏,不敢置信的悄悄拉住钱月茵,奇怪的问道。

  不会吧?她瞧着于娘子不是喜欢繁华热闹的性子。否则,于娘子大可以直接跟着钱月茵他们前往皇城不是?

  钱王氏可是至今都还记得,于娘子在皇城的府宅是送给了钱月茵的。

  “嗯,外公外婆是这样说的。而且院子都买好了,外公外婆很快就会搬过去了。”钱月茵原本是想着,就算分开也是明年的事情。

  然而于娘子向来处事果断。既然院子已经买好了,早晚都要搬,她索性也没耽搁。

  “还真不像是你外婆会干出来的事儿。”钱王氏虽然很疑惑,但也做不了于娘子的主,更加不敢过多的干/预。

  “算了,反正你大哥和二哥以后也都留在府城,可以让他们多多照顾你外公外婆。我和你爹虽说回了钱李村,但也不是就不来府城了,以后肯定还会常跟你外公外婆见面的。月丫头你放心,有我们在,会照顾好你外公外婆的。”钱王氏这个人吧,算不得多么的孝顺,但肯定是有恩必报的性子。

  早先她没觉得于娘子这位继母对她有多好,自然就从未想过要为于娘子养老送终的事儿。反正她上头还有两个哥哥呢,怎么也轮不到她这个已经出嫁的继女身上不是?

  然而,于娘子对钱月茵是真心实意的诸多照顾,又有了这之后的种种牵绊……钱王氏对于娘子这位长辈就不再是以前那般避而远之的态度了。

  孝心,她也是有的。而且还能让月丫头去了皇城之后不必再挂心府城的事儿,钱王氏当仁不让就一手大包大揽了下来。

  “那就辛苦爹娘多多费心了。”其实钱月茵心里很清楚,以于娘子的身家,是不需要靠任何人照顾的。

  但有人惦记着,肯定比没人惦记着好。她以后可能会因着离得太远,没办法时常来探望于娘子和王老头。是以有了钱王氏的承诺,钱月茵忍不住就松了口气。

  “这有什么费心的?都是应该的。你外公外婆这几年对咱家也是不错的。”早些年的事情不提,钱王氏记着现如今的恩呢!

  不过话说回来,钱王氏又撇撇嘴,轻哼一声:“不像你爷爷奶奶,就只想着占咱家的便宜。咱家这两年送回去的养老钱可不少,却一句好话都没得到。这等我和你爹回去钱李村,还有的闹呢!”

  尽管这两年都住在府城,钱李村发生的事情他们陆陆续续还是知晓了不少。

  特别是王家两位舅舅后来举家搬来府城,告知他们的就更加详尽了。

  扯来扯去,还是因着银钱才生出的矛盾,而且还是不小的矛盾。

  最开始钱家二房离开钱李村的时候,没想过要在府城定居。是以钱王氏和钱老二当时跟钱家大房说的,只是暂时帮忙卖菜。

  这本来并不是什么难办的事情。没奈何钱大伯的手段和本事都很一般,很快就被钱三叔趁机抢走了生意。

  本该进自己口袋的银钱却突然赚的少了,哪怕是嫡亲的兄弟,日子一长可不就闹了起来?

  钱爷爷和钱奶奶也是无奈和纠结的。他们肯定是想向着长子。毕竟当初分家的时候已经说好了,他们二老日后都是长子养老送终。

  而且这卖菜的生意确确实实是二房主动转到大房手中的,名正言顺。钱爷爷和钱奶奶难免就觉得钱三叔做的很不对,也很不应该。

  但是,钱三叔亦是他们的亲生儿子,又是他们从小疼爱的幼子,钱爷爷和钱奶奶当然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三房越过越差不是?

  在确定以及肯定卖菜这门生意既能支撑起大房家的日子,也能帮衬三房过的更好,钱爷爷和钱奶奶便选择了默许,尽可能的想要从中周旋,帮着劝和。

  然而,一涉及到银钱,哪里是几句话就能说好的?

  钱大伯眼瞅着每日赚的银钱越来越少,怎么可能不生气?钱三叔眼瞅着腰包里的银钱越赚越多,怎么可能不得意?

  于是乎很快的,这两兄弟就杠上了,也闹开了。

  想当初钱老二和钱三叔也为了卖菜的事情闹过,钱氏族长为此还出过面、表过态,直接就得罪了钱老二。

  乃至后来钱老二跟他这个族长就再没有先前那般亲近和敬重了。

  原本么,族长也不是那般在意钱老二的。虽说钱老二确实靠着卖菜变得不一样了,但也不至于令族长刮目相看。

  可谁让钱月茵嫁了个好人家呢!

  彼时钱月茵的亲事一被传开,族长就开始后悔了。

  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还是打府城来的……这钱家小闺女日后怕是要飞上枝头了。

  那么想当然的,他原本极其看不上的钱家二房,只怕也要跟着鸡犬升天了。

  事实一如族长想的那般,甚至比族长预期的还要更加的快。

  眼睁睁看着钱家二房一个接一个的离开钱李村,族长可不就生出了无限的惋惜?但凡他当日多给钱老二留些情面,而今他们钱氏族人指不定谁还能跟着多沾沾光呢!

  而事后又听闻王家两个舅舅也都搬去府城投奔钱月茵这个外甥女,族长心下的懊悔更是不需多说,泛滥开来。

  只可惜这世上最缺的就是后悔药,哪怕族长再是想要重来一次,也是没可能了。

  故而这一次不管闹得多大,钱氏族长都没再吭声,随钱大伯和钱三叔自己折腾。

  反正钱大伯和钱三叔是亲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真要伤了和气,自有钱爷爷和钱奶奶撑着,族长也就不多费这个心思了。

  至于到底是谁收菜、谁卖菜,族长可算是学聪明了。他撒手不管,让族里的乡亲们自行选择,谁也不/威/逼谁。

  也是因着族长的听之任之,原本一家独大的收菜生意到底还是失衡了。发展到最后,不单单是钱大伯和钱三叔,周遭其他村子也有乡亲开始加入,一块争抢起了这块肥肉。

  而其中最强有力的对手,还要当属同在钱李村的李氏族人。

  打从钱三叔第一次去李氏那边收菜,就已经被盯上了。李氏族长一开始是没管的,想着小打小闹卖不出多少银钱。

  但是伴随着李氏族人手里卖菜的银钱越来越多,李氏族长渐渐也意识到了商机。

  他们自家又不是没有可以帮忙收菜卖菜的,为何非要傻乎乎的把银钱送给钱三叔这么一个外人?要说钱三叔没有从中赚差价,谁信?

  至于钱三叔打着钱老二的名头在镇上卖菜,说到底还不是他们钱李村的名号足够响亮?